中国式相亲是物质要求?

常年集聚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的老人家,大概未曾料想过一份由他们整合的资料会在今天的互联网世界掀起血雨腥风——“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我仔细拜读了这份时下最流行的价目表,看的时候觉得可以套用《双重职业》中“斜杠青年”(指某个人群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而选择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概念,延伸为“斜杠相亲”——一种不再满足于相亲对象是否外形合眼、性格合拍的见面,而是对相亲对象的家庭背景/户籍/房产/车产/学历/收入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的复合式判断。

中国式相亲是物质要求?

当完整鲜活的适龄青年被压缩成一张张平面长条清单,彼此对照评分标准逐一画勾,全中的那张纸就是满分伴侣?

嫁的好与不好,这个标准谁决定

从女性视角来看,在相亲环节明面亮出或心中暗列一张明码标价的表,是借这些物质硬件传达自己对伴侣、婚姻、生活的不将就。

说到底,是图个嫁的好。

不过,转念一想,嫁的好不好,仅以物质筹码就能为基准吗?如果赢得身家价码的代价是牺牲爱情呢?物质和精神的此长彼消,究竟是对婚姻的要求,还是妥协?

重申一下,婚姻是嫁娶这个瞬时性动作和生活这个延续性动作的整合。我无法理想主义的说出激情与热爱是美满婚姻的全部,但婚姻的幸福感至少十之有半是从丰富的爱情中衍生的资产。精神的富足和账户末尾“0”的个数孰重孰轻,不该以父母、朋友、社交圈的标准衡量,只能是身在其中的你自己感受。

算计的心思,还得投资给自己

从相亲价目表中不难看出,每个人的理想对象都是与自己匹配的优秀人才。既然你不愚,他自然也不会傻。精明的人,哪怕背着他轻声拨动小算盘,都是了然自知的。常年穿梭现实社会,绝大多数人对于明确强烈的功利心和目的性,都会反感排斥。不妨把耗在如何“飞上枝头”的心思投资给自己,毕竟打磨装扮自己是件和工本挂钩的事。

《我的前半生》近来大火,我很欣赏的气质女星袁泉时隔三年复出参演,因贴合女主角唐晶独立的职场女精英形象而备受好评。记得在亦舒的小说原著中,唐晶曾对闺蜜子君说:“我到这种年龄还在挑丈夫,就不打算迁就了,这好比买钻石手表——你几时听见女人选钻石手表时态度将就?”

中国式相亲是物质要求? 第2张

延伸来理解——选钻石手表需要口袋充裕才能随心所欲。同理,想要随意挑选钻石男也要自己条件足够好。

手持流程化评分单,不如拿回爱的号码牌

可能是工作繁忙,无暇与异性相处;也可能是生活琐碎,不愿在情感中周旋;甚至可能是迫于父母催婚的压力,决定快速创建家庭……人们有些偷懒式地罗列出严谨理性的条框,将婚姻构建在这些一时一地的价值观上。可惜,这个审核过程未免太过机械乏味,与荷尔蒙分泌的吸引和悸动毫无关联。

在我看来,“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也好,“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也罢,都是社会发展形态下顺势爆发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爱情观,但这种强烈激荡的后续余波,也会提醒人们重视和回归主流婚姻价值——因爱结合。

中国式相亲是物质要求? 第3张

伴侣是爱人,而非货品;婚姻是结合,而非交易。明码标价的物质条件像坚硬独立的砖石,若无像水泥般交融黏合的情感,不足以支撑起稳固的幸福保障。

关于另一半,他该是让你心动后,接触下来发现彼此合适的人;而不是经多方权衡、利弊分析后,觉得还不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