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超亿件 基本摸清家

中新社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应妮)历时五年的第一次中国可移动文物普查7日在北京公布最终数据,截至2016年10月31日,普查统计的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4,907件/套,基本全面摸清了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家底。

首次中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超亿件 基本摸清家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覆盖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从2012年开始,由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共计15个部委参加。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此次普查投入12.45亿元人民币经费,调查了102万家国有单位。普查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4,907件/套,其中完成登录备案的国有可移动文物2661万件/套(实际数量6407万件),纳入普查统计的各级档案机构的纸质历史档案8154万卷/件,基本全面摸清中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

此次普查的一大收获是新发现一批重要文物,共计7,084,149件/套。如故宫博物院新登录一批重要甲骨文物,社科院考古所整理登录的考古出土文物超10万件,山西省运城市青龙寺发现完整的《永乐南藏》经书,新疆认定2万件反映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的文物。

同时,通过此次普查建立起了文物资源数据库和文物身份证制度。普查共采集了27项收藏单位信息和15项文物基础信息,建成国家文物资源数据库,登录文物照片5000万张,数据总量超过140TB,全国文物大数据体系基本建成。

刘玉珠表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掌握国有文物资源数量和现状的基础上,将积极推进建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通过建立文物认定、采集登录标准以及信息更新完善机制等,实现文物资源统一和动态管理、定期统计和发布、社会共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