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烂尾",这锅媒体背不了

近日,有读者质疑当地媒体“专报假新闻”,称其保存的当地1998年到2016年的2000多份报纸中,不少多年前报道的工程项目、交通设施道路等,至今没有落实,并质问:记者为什么要帮助官员给老百姓画饼充饥呢?

"规划烂尾",这锅媒体背不了

这名读者的来信得到了当地报业集团的回复,大意是,媒体发布的是政府规划,这些新闻的来源渠道权威,并不是道听途说,不能把这些规划没能实施的账算到媒体头上。道理并不难懂,媒体有报道的责任,但当初这些规划都是地方相关部门作出的,现在能否兑现,不是媒体可以左右的。

虽然这名读者的矛头对错了人,但其反映和揭示的问题其实很值得深思。很多地方规划没能兑现,是因形势变化而搁浅,还是本身条件不成熟,值得探究。而且,地方相关部门有责任给公众一个解释。

事实上,类似的地方规划“烂尾”现象,并不鲜见,背后的成因也比较复杂,有的是“新官不理旧账”,后任为了自己的政绩,另起炉灶,让前任的规划搁浅;有的是作出规划前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所以难以实施;有的则可能是明知没有可行性,纯粹为了好听和政绩,先把事情大肆宣扬出去。

不管真相为何,此番事件都提醒一些地方,要尽可能避免规划“烂尾”。这就需要地方在进行公共决策时多一些科学审慎,多征求民意;需要建立健全官员考核机制,实行决策终身负责制,保证地方政策、规划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同时,政府部门要避免竭力给百姓“画饼”,然后“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虎头蛇尾,这不仅不能真正给百姓带来民生实惠,而且本身也是在透支形象与公信力。对无法兑现的民生承诺,相关部门要给百姓一个说法,这是对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尊重和落实,也是地方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不得不说,上述新闻中读者的较真精神很值得称赞。正是有这样的读者和民众,对媒体、对地方进行监督,媒体才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报道负责,而地方才能更加感受到舆论监督的压力,更注重今后决策和规划的科学、长远以及落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