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13年,这儿特别好"

在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走进“天下玉源”小区阿不都·热合曼的家中,阿不都·热合曼邀请记者坐上炕头,一边热情地摆上新疆大枣,一边不住地说:“我67岁,来了有13年。这儿特别好!”

"来了13年,这儿特别好"

“现在来了就不想走,这里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一大早,位于镇平县石佛寺镇的“天下玉源”市场就热闹起来。走在市场上,看到大多维吾尔族兄弟或是在给玉石打油喷水,或是打着手势跟买家谈质论价。“在这里,收入稳定,生活方便。”阿不都·热合曼说。首批搬进大厅的阿布都拉也有同感:“刚来的时候,只想把手里的玉石卖了赚点钱就回去;现在来了就不想走,这里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当地生意人杜国栋说:“在这个市场上,做玉石生意的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兄弟,像我这样的很少,但我和阿布都拉他们成了朋友。他们回去进货、到江浙市场卖货时,这儿的摊子都放心地让我给守着。”

近10年来,因为大量做玉石生意的新疆兄弟,特别是和田维吾尔族兄弟的入驻,镇平成为我国内地居住维吾尔族群众最多的地区之一。进入石佛寺镇的维吾尔族群众高峰时达3000多名,常年居住的有1000多人,每年往返新疆和镇平的维吾尔族群众有两万多人次。

在这里,像阿不都·热合曼、阿布都拉这样的维吾尔族商人随处可见,且维吾尔族兄弟所从事的行业,已从单一的玉料经营,发展到餐饮、旅游、运输等多个行业。

2014年,为解决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露天摆摊问题,镇平县投资建设“天下玉源”室内大厅,高标准配备摊位546个。“让做生意的维吾尔族兄弟,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共和谐,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石佛寺镇党委副书记、“天下玉源”社区党支部书记闫峰说。

13岁的艾克热木江跟随父母从新疆老家来到镇平生活,和班里的范冠祥结成了帮学对子。“不懂的题找他问,不认识的字他教我。他对我帮助很大。”艾克热木江说。

“我的朋友都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 12岁的胡尔西代,是石佛寺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石佛寺镇生活了8年,说一口熟练的普通话,还带点镇平口音。

镇平实行的义务教育“就近直通入学”,使125名适龄少数民族儿童全部入校就读。在学校里维汉学生混合编班,招聘维汉双语教师,促进维吾尔族学生融入学校、融入集体、融入内地。

为更好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就业、就学和生活,3年来新疆还派出26名少数民族干部来这里组成工作队,到政府、学校任职、助教。

“汉族朋友关键时刻给了我帮助,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走进“天下玉源”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街道,整齐划一的楼房。这个小区,是镇平县为改善在这里做生意的维吾尔族群众的住宿条件而建,共投资4100万元,盖起公租房408套,以低于当地市场价租给维吾尔族群众居住。阿布都拉高兴地说:“每年租金比原来房屋租金便宜近一半,最开心的是这里更像家了。”

以此为基础,镇平县石佛寺镇设立了“天下玉源”社区,建起党群服务中心、警务室,打造“一站式”行政服务超市,切实解决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在石佛寺就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在,这里已经实现“三不愁、四保障”——“小孩入学不愁、生病就医不愁、语言沟通不愁;就业有保障、住房有保障、出行有保障、合法的宗教活动有保障。”

“我刚来到这里做生意时,生活十分困难,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是汉族朋友在关键时刻给了我帮助,让我有了家的感觉。”商户艾米都拉·阿布都卡迪尔说,“现在生意好了,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力量帮助他们早日脱贫,早些过上好日子。”

“在我们石佛寺,大家的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事。”闫峰告诉记者,暂住在“天下玉源”社区的维吾尔族商户还自愿出钱帮助当地汉族贫困家庭,比如,艾米都拉·阿布都卡迪尔一下就捐了1万块钱。

55岁贫困户魏厚富心怀感恩:“感谢维吾尔族兄弟,我会记住他们的真诚帮扶。”

多年来,石佛寺镇维汉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