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变成"答记者问"

“我是农水局的工作人员。请问,我现在手中有2012年、2013年的涉农项目,但这些项目之前不是我负责申报和监督的,由于时间较长,项目已经变动,有的因为客观原因已无法验收,但项目资金已经拨了一部分。请问,现在我该如何处理才不违法?”

座谈会变成"答记者问"

“如果初期这个项目是真实的,而前期发放的补贴也用在项目上,后来因为客观原因致使项目无法验收,检察机关不会追究项目负责人的刑事责任,我的建议是后面的补贴不要再发了。对于涉农项目补贴,我们判定是否涉嫌渎职犯罪有两个基本点,一是申报时这个项目是不是真实的,二是补贴用没用在这个项目上。”

……

近日,一场热烈的问答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政府的一间会议室里展开,该区农业条口9部门预防渎职犯罪座谈会在此举行。提问的是9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中层干部,回答的是该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晓明和反渎局副局长吴楷。

海州区检察院检察长唐张告诉记者,在今年地方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希望检察机关加大对渎职犯罪的预防力度,尤其是针对基层干部,要让他们走出“不贪不拿就不违法犯罪”的认识误区。为此,该院与区委区政府对接,结合近年来该院办理的多起农业部门渎职犯罪案件,召开此次座谈会,该区农水局、农机局等9个部门共65名中层以上干部参加。

在听完唐张关于渎职犯罪案例的讲解后,进入提问环节。没料到,提问竟达22个,原本准备一小时的座谈会延长到了三小时,变成了热烈的研讨会,甚至是“答记者问”。

“这样的座谈交流很及时、很实用,满满的‘干货’。不仅对人大代表的意见给予了很好的回应,更打消了农业条线干部职工心中的疑虑,提升了他们的工作精气神,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履职。”海州区副区长温以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