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浆糊般的关系守住个体边界

 婴儿在出生之前和母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但是在她们之间通过共同的躯体的共用和联结使得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体,而这种共同体的感觉往往会持续到婴儿六个月左右的时候。在六个月之前,孩子往往会保留自己仍然和母亲同为一体的错觉,以此避免分离所带来的恐惧和威胁。这是一种健康的短期共生关系。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人往往在成年之后仍然和他人之间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而且这种共生关系的表现形式和危害则多种多样。

病态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浆糊般的关系守住个体边界

最常见的是我们的和父母之间模糊的边界感。孩子独立成长在于不断的从父母的保护中脱离出来,学会独自面对人生和社会。但是很多孩子在已经不是孩子的年龄要不仍然活在父母的权威之下,要么仍然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她们需要由父母提供舒适的物质生活,还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关爱和照顾,成为一个永无止尽的索求者。而正是这样的状态使得很多人很难独立在这个世界立足,很难真正学会爱他人,因为她们所寻求的是像父母一样的爱人,是像父母一样的爱人无条件的付出和给予。

病态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浆糊般的关系守住个体边界 第2张

和父母浆糊般的关系另外体现在女儿常常对父母之间矛盾的过多涉及和自责。朋友的父母经常闹矛盾,而每次矛盾之后,她往往成为父母情绪的受害者,她想要改变父母之间的这种状态,一方面对他们感到生气,一方面又无力改变,正是这种状态常常让她觉得很痛苦,并且这种痛苦随着父母婚龄的增加而不断的持续和增强。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边界模糊的表现,父母常常将自己婚姻的矛盾和情绪倾诉和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孩子一方面无力承受,甚至在父母这样的婚姻中丧失了对自身婚姻的失望,一方面想改变却又无能无力,更糟的是这种状况往往会持续很多年,几个人就这样始终处于一种纠缠的无法理清和改变的关系中。

病态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浆糊般的关系守住个体边界 第3张

正是这样的关系才使得婆媳问题在中国如此严重。在本质上来看,这也是由于关系边界模糊所引发的问题。婆媳矛盾经常发生在地理边界模糊的状态下。简单来讲就是在婆婆和媳妇在地理空间中的权利的争夺。当结婚的儿子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候,婆婆已经在自己的家里保持着完全的绝对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明显的表现就是婆婆在厨房的领导权,而当儿媳参与进来的时候她只能处于服从和被控制的地位,延续了母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但是没有人想要处于这样的关系中,换言之,媳妇也想有自己的厨房,成为自己厨房的主控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打下手的服务者,所以矛盾自然而然发生在那些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之中了。

病态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浆糊般的关系守住个体边界 第4张

当新婚的儿子儿媳和父母分居的时候,这种父母关系边界的模糊表现在父母在做客或者在儿媳坐月子过来帮忙的时候,再一次试图在本该是儿子和媳妇的地理领域成为主要控制者和主导人。常见的思维是这是我的父母,怎么能把他们当做客人呢。事实上,正是这种明显的主客之分在保有了各个成年人之间独立的边界之后避免了很多矛盾的发生。

病态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浆糊般的关系守住个体边界 第5张

和父母之间这种模糊的边界关系会进一步在不知不觉中延伸到我们其他的社会关系中,比如一些重要的社会关系,亲密关系,亲戚关系,亲子关系等和一些次重要的社会关系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等。我们在崇尚集体潜意识的文化中将自己和他人捆绑起来,以此获得亲密感,安全感和联结感,所以我们希望伴侣能够猜得到我们未说出口的话,所以我们的七大姑八大姨成为我们婚姻、人生的热络建议者。我们为了融入集体,毫无底线和原则为朋友、为同事做那些她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到最后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没有得到任何滋养,反而被拖累,觉得疲乏甚至是厌倦。

病态共生,女性如何走出浆糊般的关系守住个体边界 第6张

这种模糊的侵蚀性甚至带有攻击性的关系使得很多女性失去自我,一味的为了关系而活,而当这些脆弱的关系崩塌和消散的时候,女性自身也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