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养生长寿的保障

早睡早起,养生长寿的保障

被尊称为“药王”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早起,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民间谚语也有“早睡早起,赛过人参补身体”,“长寿有三道:早起看星斗,晚饭少吃口,老婆生得丑”的说法。

中医有“子午流注”的说法,子午流注寅时起,阳气纯净卯时兴,寅时是早晨3点至5点,卯时是5点至7点,所以早晨5点起床。

早睡早起,养生长寿的保障

按照一天与四季相应,早晨五、六点起床,晚上九、十点睡觉,便与自然同步了。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是胆经最旺时段,也就是有效睡眠不得错过的最重要时段。

早上5点起的人,中午最好要午休一会,午时心经最旺,是养心的最佳时段,相应子时而言,午觉也同样重要,这就是养生强调的所谓睡子午觉。


古人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日春,9点到15点为日夏,15点到21点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

日春时,阳气从肝出生,就像春天播下庄稼的种子;日夏时,阳气在心里长,庄稼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日秋时,阳气渐渐的往肺里收,庄稼成熟了,要秋收割麦子;到了日冬,阳气要完全藏进肾里面去,收获的庄稼装袋入库,来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种。

阳气一天生、长、收、藏的过程,就像一年四季庄稼生、长、收、藏的四个环节,如环无端,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会有好收成。

2、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

惊蛰,“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蛰”为冬眠的动物,“惊蛰”即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包括狗熊、蛇、青蛙,虫子等等。

不是有人挨家挨户地去叫它们起床,动物能感觉到天地之间阳气的变化,所以它们都醒了。

早睡早起,养生长寿的保障 第2张

人也是高级动物,但是人类生活早已远离大自然,从而削弱了对自然界变化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早晨5点左右会醒来,不醒也睡的不那么沉了;不敏感的人,还是呼呼大睡。

人体内蛰伏的是什么呢?就是冬眠了一晚上的阳气,也就是说在5点惊蛰时分,人体的阳气要生起来,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种一样。

如何生起来?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春主醒、主动”,到5点的时候,你必须醒,而且醒了以后必须起来活动,一动,人的阳气就生起来了。

可能前一分钟还躺在床上感觉特别困,在为起来还是不起来做思想斗争。当一分钟以后,你真正穿衣服起来活动的时候,就感觉突然不困了,为什么,阳气生起来了。

所以早起是合乎天地阴阳运行规律的,同样,21点立冬时分,阳气潜藏,阴气生,应该准备睡眠滋养阳气,所以要早睡。



3、如果没有早起,一方面是春天没有播种,一年也就是一天没有收成;另一方面,能量是守恒的,体内的阳气没有转化为清气生出去,它就会憋死在体内,进而转化为火气和浊酸。

不早起的人是没劲的,不是起得越晚越精神,反而是越累,不早起,阳气没有生起来,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时人还爱发脾气,因为阳气憋死为火气,所以人就脾气大,体内的邪火太大了。

浊酸腐蚀肾,肝气没有生发出去,憋在了体内,肝主酸,就分泌浊酸,这种酸性物质腐蚀着肾,就会得肾病,所以要早起早睡。

早睡早起,个人意志的磨炼

早睡早起,养生长寿的保障 第3张

古人立志,必定早起读书,磨炼意志。唐代颜真卿有《劝学诗》一首就强调早起读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人又有教导早起的一首诗:“朝日初上窗,起身勿仿惶。晚來睡已足,盥洗整衣裳。人既不患病,何必恋在床。勤惰至此分,习惯遂为常。”而祖逖“闻鸡起舞”,更是古代的励志故事。



早睡早起,勤俭持家的表现


清朝的皇帝四时起。曾国藩是四时正寅时起,因为早起是立家的根本。《朱子家训》里说:“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清代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早起三朝当一工,常余一勺成千钟。”钟是古代盛酒浆或粮食的圆形壶。这句话的大意是三个清晨起早干活可以顶得上一个工,经常余剩一勺粮食可以积累成上千钟,说明了早起勤俭持家的道理。

早睡早起,养生长寿的保障 第4张

管子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意思是,人类的生产、生活要与自然界的阴阳时序保持协调,大自然才会有美好的事物产生。

早起,是兴家之吉相。清晨,伴着远处的鸡鸣与布谷鸟的歌唱醒来。布谷鸟的歌声近而鸡鸣远,大自然如此地真实,生动,有趣,辽阔,充满了感念的事物。生命的情怀,就是拥有高尚、和谐、喜悦、活泼的心境。在这种对生活的感恩中起床,打扫庭院,烧火做饭,微笑。

早睡早起,体力充沛,容光焕发,忙完家务,作文一篇,读书数页,早上七点,从容上班。顺便跑几圈步,活动活动身骨,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太阳刚出来,一切都是新的。